一个小伙伴希望聊聊光启即将成立无人机蜂群创新分会这个事。
我的感觉,这不单单是一场论坛、一个分会成立那么简单,更像是一盘大棋走到了关键落子处。
首先,你看这活动名字,“低空经济论坛暨超材料产业联盟”和“无人机蜂群创新分会”搁在一块儿,味儿就对了。刘董前段时间一直在强调,低空经济要想真正成气候,首要任务就是把成本打下来,把规模搞上去,目标是把航程1000到2000公里的无人机做得跟手机一样普及。
这话听着提气,但实现起来就得靠硬邦邦的产业链和杀手级的应用。蜂群技术,就是他们认定的那个杀手锏。为啥是蜂群?因为单打独斗的一两架无人机,干点撒农药、拍个视频的活儿还行,但想产生颠覆性的经济价值甚至战略价值,就得靠成百上千架无人机像蜂群一样协同作业,能自主决策、数据实时共享,哪怕损失一部分个体,整个系统照样能完成任务。这种网络化的战斗力,才是低空经济未来的想象空间所在。
再一个,分会地点选在深圳,也是有讲究的。深圳本来就是科技创新的高地,光启、创益通、科比特这些企业总部都在这,研发团队、技术交流、资源对接都方便,相当于把“大脑”放这儿,能最快搞出新技术、新方案。
但光有大脑不行啊,无人机这东西,尤其是蜂群测试,得有地方飞啊!深圳那空域多紧张,想搞大规模测试根本不现实。可乐山就不一样了,光启早就在那儿弄了“106基地”,2000米以下空域管够,还有现成的测试设施,这不就是现成的“躯干”嘛?生产、测试都能在那儿落地,不用来回折腾。
再看乐山天穹动力(创益通子公司、光启和科比特战投),刚在乐山成立没多久就被拉进来,明显是光启早就瞅准了乐山的优势,想把这儿打造成生产和测试的核心据点。你想啊,研发在深圳搞,有新想法了马上能跟总部团队对接;弄出点成果,直接拉到乐山基地去生产、去试飞,有问题再反馈回深圳优化,这一套流程多顺溜。
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全国性产业链布局思维。它不是在乐山另起炉灶,而是把深圳积累的超材料核心技术,比如能让无人机隐身、通信能力更强、还更便宜的超材料机身,放到乐山去进行产业化放大和实战测试。这等于是把深圳的创新优势和西部的产业化优势给嫁接起来了。
说到最核心的超材料,这才是光启敢押注“无人机蜂群”的底气。你别看这名字玄乎,简单理解就是给无人机穿上了一件“智能外衣”。这件“外衣”不仅仅是外壳,它本身可能就是天线、是传感器、是隐身蒙皮。
用刘董的话说,超材料机身就是一个航电架构,把很多功能都集成到材料本身了,这样才能在有限的重量和体积下,实现更强大的性能,同时把成本降下来。这就好比老人机和智能手机的差别,一个是单纯打电话,一个是集成了相机、GPS、互联网的智能平台。光启想做的,就是通过超材料,重新定义无人机的“身体”,让它生来就更适合蜂群作战。
最后聊聊这个“创新分会”本身。由光启牵头,拉上做精密连接器的创益通、搞AI无人机制造龙头的天穹动力、还有工业无人机领域的科比特,这阵容一看就是直奔着“打通产业链”去的。
光启再厉害,也不可能包办所有环节。无人机的产业链非常长,从设计、研发、芯片、制造到总装、测试、销售,环节太多了。这个分会的目的,很可能就是光启扮演一个“链主”的角色,把大家拢到一块儿,制定标准、共享资源、协同创新,最终目标就是把整个蛋糕做大,让每个人都能分到更大的一块。这是一种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群狼战术”的转变,很符合当下产业发展的趋势。
所以,深层想想,这次活动更像是光启技术将其“第二阵营”的无人机业务推向一个新阶段的誓师大会。他们不只是想卖几架无人机,而是想通过超材料这个核心技术,定义下一代无人机(尤其是蜂群)的标准,然后借助产业链联盟的力量,快速实现低成本、大规模产业化。
如果这条路真走通了,那光启可能就从一个超材料供应商,蜕变成一个低空经济平台级的生态构建者了。当然,这需要时间,刘若鹏自己也说无人机业务是长期任务,预计两三年后才能在业绩上有所体现。但眼前的这一步,无疑是关键且方向正确的。咱们可以耐心看看,这盘棋接下来怎么下。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。
亿资策略-炒股配资评测网-炒股配资网站-线上股票配资代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